澳门新葡萄新京威尼斯官方网站

大思政课:新时代高校思政课质量提升的战略选择与有效路径
日期:2022-04-05 17:09:36  发布人:8000000775  浏览量:1551

                                    发布时间:2022-03-22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沈炜:上海市教卫工作党委书记   原载2022年第5期《中国高等教育》

[摘 要]“大思政课”是新时代高校思政课质量提升的战略选择和有效路径。本文以上海打造思政课综合改革实验区的实践探索为例,论述“大思政课”核心要义,把握“大思政课”建设的关键要素,从内容体系、课程体系、教学体系、育人力量体系、支持体系建设等方面深入探讨善用“大思政课”的策略方法。

[关键词]“大思政课”;课程思政;立德树人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思政课建设,多次就思政课建设作出指示批示,思政课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格局中的战略地位进一步凸显,思政课建设政策“组合拳”频频落地,深化思政课改革创新“四梁八柱”基本定型,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不断增强,思政课改革创新发生格局性变化。总体来看,思政课建设已整体上进入到质量提升和内涵发展的新阶段,质量提升是新时代高校思政课建设的主题词。2021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看望参加全国政协会议的医药卫生界教育界委员时强调指出:“‘大思政课’我们要善用之,一定要跟现实结合起来。”“大思政课”是新时代高校思政课质量提升的战略选择和有效路径。深刻领会“大思政课”核心要义,准确把握“大思政课”建设的关键要素,并以此引领新时代高校思政课建设,对于进一步深化“三全育人”综合改革、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具有重要意义。

深刻领会“大思政课”核心要义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其根本任务在于立德树人。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善用“大思政课”,要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帮助大学生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同时,“大思政课”的育人理念更加强调与生产实践相结合,育人资源更加注重整合贯通,育人空间更加倡导从课堂延伸到社会,并以此把握思政课守正创新的发展方向和着力点,更好契合时代的呼唤、适应实践的要求和满足青年的期待,不断提升思政课的亲和力和有效性。

“大思政课”是科学理论与时代背景相结合的思政课。“大思政课”是伟大时代中的理论大课,要讲深讲透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讲清楚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帮助学生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坚定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同时,“大思政课”也是伟大理论中的时代大课,要把握时代发展脉搏,倾听时代声音、洞察时代大势、回应时代命题,在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中国特色、认识中国发展大势、认识中国与世界比较中,明确自身承担的时代责任与历史使命,让思政课充满时代活力。

“大思政课”是理论学习与实践伟力相结合的思政课。“大思政课”要有历史大视野,党的历史上,无数的生死斗争和艰苦奋斗产生了无数伟大厚重历史事件、生动深刻历史故事、可歌可泣历史人物,这些都是理论教学最宝贵的资源。同时,“大思政课”要有新时代的伟大场景,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从伟大抗疫斗争、决胜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等大事件,到美丽中国、法治中国、健康中国、富强中国、创新中国等大主题,这些都是发生在大学生眼前和身边的事,要将抽象的理论、精神的符号转化为事实的案例、鲜活的场景,让课堂更接地气。

“大思政课”是学校课堂与社会生活相结合的思政课。习近平总书记在看望参加全国政协会议的医药卫生界教育界委员时进一步强调指出:“‘大思政课’我们要善用之,一定要跟现实结合起来。上思政课不能拿着文件宣读,没有生命、干巴巴的。”“大思政课”强调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这是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中的一条基本原理,也是我们党始终坚持的基本教育方针。“大思政课”不是简单强调实践教学,而是要求在思想政治教育与广泛的社会实践活动结合的过程中,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帮助学生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

把握“大思政课”建设的关键要素

思政课要教育引导学生把人生抱负落实到实际行动中来,把学习奋斗的具体目标同民族复兴的伟大目标结合起来,立鸿鹄志,做奋斗者。“大思政课”作为思政课新形态,具有独特的课程范畴和运行模式,要整合传统课堂之外的实践资源、打造一支符合“大思政课”要求的育人力量,构建完善的制度支撑体系。

一是在教学内容方面把握“课堂知识”与“实践载体”之间的关系。“大思政课”教学内容要给予学生知识性、学理性支持,帮助学生联系社会实践,化理论为方法、化理论为行动,做到入耳入脑入心。教材是教学内容的重要载体和基本遵循。善用“大思政课”,要坚持“开门办思政课”,整合社会资源,不仅用好书本教材,更要用足发展实践大教材。在具体探索中,可以“引进来”,将生动的社会案例引入课堂,用故事讲清道理,以道理赢得认同;也可以“走出去”,引领学生置身广阔社会空间,开设行走的课堂,使学生在现实生活中获得体悟、成长。

二是在学生主体方面把握“学段衔接”与“内容贯通”的关系。思想政治工作从根本上说是做人的工作,必须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不断提高学生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让学生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善用“大思政课”,要遵循思想政治教育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深入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做好学段衔接与内容贯通。

三是在教师主体方面把握“专职队伍”与“全员育人”的关系。要深化课程思政建设,发挥专业课教师育人功能,激活每位教师育人活力;要加强“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推进党团组织、管理部门、服务单位等协同开展工作,把校院领导力量、管理力量、服务力量、思政力量压到教育管理服务学生一线;要实施“引智讲学”行动计划,聘请党政领导干部、社科研究机构、党校专家学者和先进人物,承担或参与思政课教学任务,也可开设专题讲座,充实课堂教学力量。要发挥大学生理论社团作用,让大学生在宣讲中学习,在学习中提升、巩固,将学习成果转化为思想行动自觉。

四是在制度设计方面把握“定点靶向”与“系统集成”的关系。“大思政课”背后是教育治理体系大改革,不能停留于专项政策或者综合政策设计,而是要推进生态化制度体系建设。从宏观层面,以转变政府职能为重点,形成科学分离而又有机统一的“管办评”制度体系;从教育层面,以遵循教育规律、回归育人为本为重点,形成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育人制度体系;从执行层面,以加强资源共享,促进融合互补为重点,形成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合作共赢的协同联动制度体系。

善用“大思政课”,打造思政课综合改革实验区

上海具有教育综合改革优良传统。在教育部指导下,承担全国首批“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区建设,率先推进高校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率先推进“文教结合”,搭建家庭学校社会育人大平台,率先探索基层党建“三大主体责任”同部署、同落实、同考核的“三同”机制。未来要以“大思政课”建设为契机,打造思政课综合改革实验区。

1.建立党的创新理论及伟大实践成果及时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的长效机制,构建“大思政课”内容体系

“大思政课”的内容来源于马克思主义理论,来源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生动实践与伟大成就,来源于中华民族5000多年的历史文化资源。要系统研究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有机融入课程教材和教学实践。要加强“高校中国共产党伟大建党精神研究中心”建设,全面挖掘伟大建党精神育人元素,打造校园红色景观、开展主题教育活动,深度融入理论课堂和第二课堂。要充分利用“社会大课堂”资源,开展“信仰之路”主题实践教学,编制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场馆标准和指南,打造“百物进百校,百讲证百年”品牌活动,建设“家门口社会实践研修基地”,让学生直观感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果。

2.深化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核心内容的思政课课程群建设,构建“大思政课”课程体系

上海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建设作为思政课建设的重中之重,目前已实现全市所有本科院校全部开设,着力打造思政课建设的试验田和标杆地。要打造一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金课;推动高校探索开设聚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专论课程,形成一批精品课程。实施思政课选择性必修课程建设行动,围绕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以及宪法法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设定课程模块,开设系列选择性必修课程,建强“中国系列”课程思政选修课;推进课程思政示范项目建设,培育一批课程思政示范课程、教学名师、教学团队和教学研究示范中心,强化示范引领和资源共享。

3.创新理论学习与行为实践相融合的综合评价体系,构建“大思政课”教学体系

要开展教学方法创新,实施思政课教学方法改革攻坚行动,建立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学观摩交流长效机制,探索形成大中小学一体化教学的方式方法。要提升教学研究品质,建立完善“市级示范+区域协同+学校推进”三级教研体系,推动区域内、区域间大中小学联合开展教研工作,建设思政课教学问题库、教学案例库、教学资源库。要深化教学评价改革,探索学生、家长、教师、社区、社会实践基地、用人单位等有效参与评价的路径。建立思政课教学质量监测反馈制度,建立学生理论学习与行为实践相融合的“大思政课”综合评价体系。

4.发挥教师关键作用,构建“大思政课”育人力量体系

要完善培养培训体系,系统构建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一体化专业成长发展体系,实施教师“大思政课”能力提升计划,研制“大思政课”专题培训方案,开展大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要搭建专业成长平台,实施思政课教师在职学历提升计划,建设“大思政课”建设研究基地,设立“大思政课”教学研究专项课题,打造一批集教学、研究、培养等于一体的“大思政课”名师工作室,培养中青年教学骨干。要建立特聘教师制度,研制领导干部上讲台课程需求侧清单和供给侧清单,建设“大思政课”兼职教师库,整体设计市级机关、大型国企主要负责同志以及区党政领导班子成员、劳动模范、大国工匠等各条战线先进模范人物常态化讲思政课机制。

5.完善校内外育人共同体,构建“大思政课”支持体系

“大思政课”建设需要构建学校、家庭、政府和社会四位一体的支持体系。要组织区和高校联合打造“大思政课”建设整体实验区、重点实验区(校),支持高校协同中小学、场馆等单位共同建立“大思政课”联合实验室。要依托“易班”开发“大学生思政课在线学习平台”和“大学生思政课实践成果展示平台”,提高大学生对思政课的参与度和获得感。充分借助上海全面推进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有利契机,支持建设“大思政课”虚拟仿真实验室、数字化体验馆。要完善“大思政课”建设工作机制,在发展规划、人才引进、公共资源使用等方面给予优先保障。要建立健全财政教育经费和财政非教育经费、社会资金多元化投入的经费保障机制。

核发: 点击数:1551 收藏本页
分享到

版权所有© 澳门新葡萄新京威尼斯(澳门-2024)官网大全 地址:常州市武进区滆湖中路33号 |  苏ICP备08012310号-1 苏公网安备 32041202001668号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