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高等教育学会 发布时间:2022-05-02
4月29日,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召开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调研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座谈会。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会长杜玉波,副会长管培俊,副会长、中国人民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刘伟,北京师范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董奇,学会外语教学研究分会理事长、北京外国语大学党委书记王定华,学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清华大学校务委员会副主任谢维和,学会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马陆亭,学会学术委员会委员、北京大学教育学院院长阎凤桥,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博士生周晓辉出席会议并发言。学会副会长张大良,监事长孙维杰,副会长、秘书长姜恩来,副秘书长王小梅以及学会秘书处各部门、中国高等教育培训中心、《中国现代教育装备》杂志社全体干部职工参加会议。会议由杜玉波主持。
坚定教育自信 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
杜玉波
在五四青年节即将到来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到中国人民大学考察调研,特别强调要坚持党的领导,传承红色基因,扎根中国大地,走出一条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新路。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辟阐述实现民族复兴历史伟业赋予高校的战略使命,鲜明论述高素质高校教师队伍的深厚内涵,生动描述堪当民族复兴重任时代新人的价值追求。讲话高屋建瓴,视野宏阔,语重心长,催人奋进,是新时代新征程上加强党对高等教育全面领导的纲领性文献,是推动高等教育更好服务国家战略的全局性号令,是激励高校师生爱党报国的根本性指引。
结合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调研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围绕坚定教育自信,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这一主题,我谈六个方面的学习体会,与大家一起交流。
第一,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首要的是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总书记在讲话中强调,“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始终是教育的根本问题。要坚持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为党和人民事业服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传承红色基因,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走出一条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新路。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将“为谁培养人”这一方向性问题放在首位,充分反映了我国教育的根本任务就是要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而不是旁观者和反对派。应该说,今天没有什么比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更重要,没有什么比这个方面出问题更危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就是要坚持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实现教育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四为服务”价值追求,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真正做到党办的大学让党放心,人民的大学不负人民。
第二,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迫切的是推动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发展。总书记在讲话中强调,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迫切需要回答好“世界怎么了”“人类向何处去”的时代之题。高校作为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重要力量,在推进哲学社会科学理论创新的过程中,要自觉回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彰显中国之路、中国之治、中国之理,努力在研究解决事关党和国家全局性、根本性、关键性的重大问题上做好真研究、推动真创新,确保研究成果真管用,为推动构建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作出新贡献。在推进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方面,要引导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把个人学术视野与服务国家战略需求相结合,把个人学术兴趣与回应人民关心社会关切相结合,把个人学术追求与国家发展民族复兴相结合。在培养哲学社会科学理论人才方面,要解决“有数量缺质量”“有专家缺大师”的状况,培养堪当大任、能做大事的哲学社会科学优秀人才。
第三,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关键的是培养造就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总书记在讲话中强调,好的学校特色各不相同,但有一个共同特点,都有一支优秀教师队伍。优秀的教师一定是“经师”和“人师”的统一者。从“四个相统一”到“四有好老师”,到“四个引路人”,再到做学生为学、为事、为人的“大先生”,总书记对于教师的殷切希望和谆谆教导,一脉相承、一以贯之,是教师成长成才的基本坐标,更是教师队伍建设的鲜明导向。广大教师要把努力做心怀国之大者、立德树人的能者、引领社会风尚的行者作为职业追求。教育是一门“仁而爱人”的事业,共情才有共鸣,有爱才有责任。在学生眼里,教师“吐辞为经、举足为法”,一言一行都给学生以极大的影响。我们教育学生,一是知识,二是方法,三是品格,其中品格是最高层次。要将爱国精神、事业心、责任感、团队意识等品格,融入每堂课、每个课题、每个项目、每篇文章,甚至每次开会和谈话。教育引导学生涵养大气品格,追求一流学问,创造精彩事业,践行责任人生。
第四,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重要的是发挥好思政课立德树人的关键作用。总书记在讲话中强调,思政课的本质是讲道理,要注重方式方法,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一堂思政课讲得好不好,关键要看老师能不能用情讲,学生用心悟,真正把道理、学理、情理讲进学生的心里,达到沟通心灵、启智润心、激扬斗志的目的。思政课绝不能仅仅停留在德育课程的讲授上,而是应该渗透到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诸多方面,五育并举。要善用“大思政课”资源,利用好红色资源、弘扬好红色文化,把红色的历史,革命的精神讲深、讲透、讲活,筑牢信仰之基、把稳思想之舵,让听党话、跟党走的信念成为广大青年学生的自觉追求。各地高校要积极开展与中小学思政课共建共享,共同推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要贯通一体化思政课育人目标,融通一体化思政课育人内容,衔接一体化思政课育人方法,协同一体化思政课育人资源,增强各学段思政课育人的合力。
第五,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急需的是积极探索扎根中国与融通中外相结合的办学模式。总书记在讲话中强调,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不能跟在别人后面依样画葫芦,简单以国外大学作为标准和模式,而是要扎根中国大地,走出一条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新路。这是一条打造世界一流大学中国范式的创新之路。我国的大学有能力、有信心走出这样一条新路,我们要有这样的教育自信。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关键是要扎根中国与融通中外相结合,探索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的中国道路和中国模式。扎根中国,要求我们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等教育发展道路,立足中国国情和高等教育发展实际,解决中国高等教育发展中面临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融通中外,要求我们必须面向世界,聚焦世界科技前沿和国内薄弱、空白、紧缺学科专业,同世界一流资源开展高水平合作办学、高水平人才联合培养和科技联合攻关。
第六,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根本的是培养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总书记在讲话中强调,中国青年的奋斗目标和前行方向归结到一点,就是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努力成长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青年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党和国家事业的中坚力量。今年是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回首百年,中国青年始终爱党爱国爱人民,始终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先锋栋梁。如今我们正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阔步前进,尤其要抓好党的事业后继有人这个根本大计,坚定不移地走好人才自主培养之路,激励青年学生向英雄学习、向前辈学习、向榜样学习,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模范践行者,做青春赛道上的奋力奔跑者。引导青年学生在新时代新征程中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用眼睛发现中国精神,用耳朵倾听人民呼声,用内心感应时代脉搏,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不负韶华,不负时代,不负人民。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调研时的重要讲话,使我们更加清醒地认识到,肩负责任重大,担当使命光荣。广大高等教育工作者要心怀“国之大者”,坚定教育自信,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应有的贡献,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传承红色基因 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
刘伟
习近平总书记先后五次到访中国人民大学。此次在五四青年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调研中国人民大学并发表重要讲话,充分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对高等教育事业的高度重视和对中国人民大学建设发展的长期关怀。中国人民大学师生倍感荣光和亲切,这不仅是对我们的鞭策和鼓励,更是对中国人民大学85年来传承红色基因的肯定。
习近平总书记此行重点考察了思政课智慧教室、博物馆、图书馆。在思政课上,习近平总书记谈到思政课在高等教育发展史上的地位发生了根本变化,重视程度得到提高,鼓励人民大学绵绵用力,久久为功,止于至善。在校史馆里,习近平总书记详细了解了“三山四柱”“逆行三千里”等学校历史沿革和教学科研成果。习近平总书记参观了大师墙,看望了老教授、老专家等教师代表,并同他们亲切交谈,让大家深刻感受到习总书记对教师的尊重。随后,习近平总书记在图书馆听取了有关红色文献和复印报刊资料等情况的汇报,并在世纪馆同中国人民大学师生代表座谈,发表了重要讲话。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不能跟在别人后面依样画葫芦,简单以国外大学作为标准和模式,而是要扎根中国大地,走出一条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新路”。闯出一条新路,最重要的是回答“为谁培养人”这个问题。
一要从学校维度思考,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作为中国共产党亲手创办、缔造的第一所新型正规大学,中国人民大学要始终牢记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发扬革命传统,始终坚持党对高校的全面领导,坚定捍卫“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把人民大学的特色和优势有效转化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强大能力,让听党话、跟党走成为人大师生的自觉追求。
二要从学科维度思考,助力加快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归根结底是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这是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理念上的又一次重大突破,没有知识体系的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都是无本之木。我们要以中国为观照,构建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以此为基础构建学科、学术和话语体系,解决中国之问、世界之问、时代之问、人民之问,传播中国理论、中国思想。这既是理论自信,也是我们努力的方向,更是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重要任务。
三要从学者维度思考,准确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对教师队伍建设提出的新的更高要求,努力做精于“传道授业解惑”的“经师”和“人师”的统一者。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师资队伍建设,尊重广大教师,多次强调“想把学生培养成什么样的人,自己首先就应该成为什么样的人”。广大教师要不断在精通专业知识、提高道德修养上下功夫,以模范行为影响和带动学生,做学生为学、为事、为人的大先生。
四要从学生维度思考,着眼于党和人民事业发展后继有人的根本大计,努力培养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习近平总书记对新时代青年寄予厚望,这一代大学生正是2035至2050年中国从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到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力量,他们面对这特殊的历史机会,肩负着中国现代化的历史责任。我们要为他们提供和创造人生出彩的机会,让他们能够赛出最好的成绩。
走出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新路
管培俊
一年一度五四前后,习近平总书记的时间总是留给青年学子。近期习近平总书记到中国人民大学考察调研的重要讲话意义深远。
一、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走出一条新路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这条新路,要立足于我国独特的历史、独特的文化、独特的国情。三个“独特”决定了社会主义大学的办学方向;决定了只有坚持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才能实现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目标;决定了坚持为党和人民事业服务,落实立德树人的中心任务和根本要求;决定了传承红色基因,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的建设之路。这是新时代高等教育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和中国特色大学治理的根本遵循。
在我国现代大学体系中,许多学校天然地具有红色基因。这些大学生于抗日,兴于盛世,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和鲜明的红色基因。在每一个历史阶段,尽管大学的组成、发展环境条件、具体目标任务发生了一些变化,但是听党话、跟党走的理念没有变,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办学理念,责任使命没有变。中国共产党创办新型高等教育经过了艰辛历程,对中国革命与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也积累了宝贵经验。
推动实现高等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世界一流大学,要始终不渝坚持改革开放,学习借鉴世界一流大学办学治校的有益经验,要始终不渝地坚持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的道路,培根固本,发扬光大自己的经验,研究总结和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高等教育理论和政策,传承光荣传统,继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形成高质量的高等教育体系。
“四个自信”的内涵包括教育自信、中国特色大学制度和大学文化的自信。要自信我们的教育也能培养大师。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我们不能跟在别人后面依样画葫芦,简单以国外大学作为标准模式,而是要扎根中国大地,走出一条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新路。我们在继承性上有长板,在时代发展性上有短板,在新的历史时代要实现加长长板,弥补短板,就要做到总书记讲的两个“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时代化、高等教育国际经验的本土化,这是扎根中国办大学真正的含义,也是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的重要使命。
二、思政课的本质是讲道理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思政课的本质是讲道理,要注重方式方法,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老师要用心教,学生要用心悟,达到沟通心灵、启智润心、激扬斗志。“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接续的过程”,遵循教育规律、青少年成长规律,“要针对青少年成长的不同阶段,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绵绵用力,久久为功,止于至善。要共同推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2019年,习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提出“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需要深化”,这一次特别强调要加强“共同推动”。推动高校与中小学共建思政课,顶尖大学责无旁贷,要为全国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学提供更多“金课”。
三、打造人文社科领域的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
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迫切需要回答好“世界怎么了”“人类向何处去”的时代之题。这既是大学的任务,也为理论创造、学术繁荣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推动人文社科领域的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建设,一要坚持两个结合。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二要做好“两个观照”。要以中国为观照、以时代为观照,不断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推进知识创新、理论创新、方法创新。三要促进科教融合。高校是我国哲学社会科学“五路大军”中的重要力量,要逐步优化体制机制,实现科教融合是打造人文社科领域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的必由之路,也是促进一流大学建设的必由之路。
四、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必须有世界一流的大师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 好的学校特色各不相同,但有一个共同特点,都有一支优秀教师队伍。建设世界一流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必须有世界一流的大师。教师要既是学问之师,又是品行之师,要做“大先生”。习总书记强调,想把学生培养成什么样的人,自己首先就应该成为什么样的人。教师应该有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的自觉,不断提高自身道德修养,以模范行为影响和带动学生,做学生为学、为事、为人的大先生,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成为社会楷模。
“经师”易得,“人师”难求。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迫切需要我们的教师既精通专业知识、做好“经师”,又涵养德行、成为“人师”,努力做精于“传道授业解惑”的“经师”和“人师”的统一者。要牢记爱与责任。教育是一门“仁而爱人”的事业,有爱才有责任。广大教师要严爱相济、润己泽人,以人格魅力呵护学生心灵,以学术造诣开启学生智慧。
要特别注重中青年教师骨干培养。中青年教师要向老教授老专家学习,立志成为大先生,努力教书育人,矢志科研创新。针对“三门”教师的问题,要特别注重社会实践的要求,注重解决结构性问题,提高整体素质。
以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引 扎根中国大地办好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
董奇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调研时的重要讲话,高屋建瓴、内涵丰富、饱含深情、催人奋进,既对广大高校师生提出了殷切期望,也为新时代中国特色一流大学建设提出了根本遵循。我认为这是习近平总书记教育重要论述的又一次集中阐述和进一步深化,对于各高校推进新一轮“双一流”建设、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推动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以及推进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都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学习宣传贯彻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各高校的首要政治任务,必须抓紧抓实、落地见效。下面,跟大家交流一下我的几点思考和体会。
一是紧扣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努力培育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党的十九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培育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这一育人目标。为实现这一目标,广大高校要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将立德树人成效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教育引导好广大青年学生立志成才、矢志为国。一方面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去年,北师大在全校范围开展了为期一年的教育教学大讨论,组织广大师生围绕教育教学、学生全面发展一起找问题、想办法、促提升,有效转变了育人理念,出台了一系列制度文件,实施了教育教学改革系列举措,推动了本研人才培养方案修订,着力提升教学质量和育人水平。另一方面,要强化励志铸魂,提升学生思政教育实效。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近年来,北师大依托全国重点葡萄京澳门官网大全建设,发挥教育、心理、中文、历史、哲学等多学科优势,深化思政课教学改革,构建了分层分众、立体化教学模式,打造课上课下紧密配合、师生广泛互动的新媒体移动课堂,提升了思政课针对性和实效性。将思政指标和育人导向纳入教师评估考核机制,强调课程育人功能,促进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同向同行。同时,完善了“三全育人”和“五育并举”体制机制,编制《“三全育人”综合改革建设方案》,细化责任分工和任务指标,打好协同育人“组合拳”。
二是强化教师教育特色,着力培养面向未来的“四有”好老师。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特别强调了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性,要塑造“学生为学、为事、为人的大先生”。作为一所师范院校,北师大不仅要加强自身教师队伍建设,更肩负着为党和国家源源不断培养和输送高素质教师的时代使命。近年来,北师大率先推出“四有”好老师启航计划和志远计划,并向国家倡议推动“强师计划”。学校也统筹推动了“强师工程”,按照“培养一批、输送一批、提升一批”的思路,面向中西部欠发达地区,实施从招生、培养、输送到职后支持、教育质量监测诊断、奖励和公益行动的全流程、闭环式、系统性工程。同时,学校不断革新师范生培养体系,优化师范类专业设置和建设,打造了通识素养、学科专业素养、教师职业素养“三位一体”的卓越教师培养模式,着力培养一大批适应时代需要的卓越教师和未来教育家,为建设教育强国、服务乡村振兴作出更大贡献。
三是扎根中国办大学,加快推进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建设。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高校是我国哲学社会科学“五路大军”中的重要力量。要以中国为观照、以时代为观照,立足中国实际,解决中国问题。北师大作为一所人文社科综合实力较强的高校,在服务国家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具有重要的责任和使命。北师大的“双一流”建设,要时刻心怀“国之大者”,立足“两个大局”,主动对接国家重大需要,特别是发挥人文社科领域优势,聚焦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加快构建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使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屹立于世界学术之林”的重要指示,强化多学科交叉融合,促进跨单位、跨院系、跨学科的有组织科研工作,立足中国特色、中国学派,强化哲社领域原创性、自主性研究,推进知识创新、理论创新、方法创新,为回答好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彰显中国之路、中国之治、中国之理贡献北师大的力量。
不断加深对教育根本问题的理解
王定华
在2022年五四青年节即将到来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到中国人民大学考察,与师生面对面谈心并发表重要讲话,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教育事业的高度重视,对广大教师和青年学生的亲切关怀、殷切期望。习近平总书记这篇重要讲话,进一步强调了“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这一教育的根本问题,我们深感责任重大。我们一定要学习好、领会好、宣传好、阐释好、贯彻好、落实好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坚持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坚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进“三全育人”,以思想道德建设为核心,团结依靠全体党员干部和师生员工,凝心聚力、踔厉奋发,全力推动高等教育各项事业提质增效。
一、为谁培养人
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教育工作者要牢记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回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彰显中国之路,中国之治,中国之理。